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患者罹自體免疫病風險增5.6倍 台中榮總大數據示警

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患者罹自體免疫病風險增5.6倍 台中榮總大數據示警

台中榮總研究團隊近日發表國際研究,透過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,曾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(SJS)或毒性表皮溶解症(TEN)的病人,即使在急性期康復多年後,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長期風險仍明顯升高。研究顯示,這兩類嚴重藥物過敏病患,日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約5.6倍,引起醫界高度關注。

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多與特定藥物相關,例如部分抗癲癇藥、抗生素與止痛藥,一旦發作會出現全身紅疹、水泡、黏膜受損等症狀,死亡率可達兩至五成。過去醫界多將這類疾病視為短期急性過敏反應,但台中榮總的研究顯示,其實背後與自體免疫疾病具有相似的免疫機制,包括T細胞異常活化及特定HLA基因型易感性,使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。

研究團隊分析2002年至2020年約38萬名病患資料,發現SJS/TEN患者之後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高達14.8倍、乾燥症機率增加5.3倍,且在發病後第一年,紅斑性狼瘡的風險飆升逾180倍。這意味著即便急性期症狀緩解,患者與醫師仍需長期留意關節疼痛、皮疹、持續性口眼乾燥、莫名疲倦等非特異症狀。

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提醒,曾有嚴重藥物過敏史的病人,日後就醫時應主動告知相關病史,便於醫師評估是否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。若家族中有人曾罹患SJS/TEN或特定自體免疫疾病,也可透過基因檢測評估用藥風險,在開立高風險藥物前預先防範。

臨床建議方面,專家呼籲對SJS/TEN病患,在急性期度過後不應僅止於皮膚及黏膜的短期追蹤,而應安排中長期的自體免疫疾病篩檢與門診追蹤,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,有助減少器官受損與提升生活品質。民眾若對藥物使用有疑慮,應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,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用藥。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〈抗生素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研究: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5.6倍〉
網址: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article/66821

相關連結:

發布日期:2025-11-20